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

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

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怎样面对这个问题,让我想起早年在学车驾校,菜鸟上路都“画龙”,教练赐教“不能只看眼前,要往远处看,看远处的山,余光看后面的路,这样车才能走直了。”对投资人来说,也是一样。我们要找到一个确定性的锚。对于投资医疗健康领域的丹麓资本而言,我们确定性的锚就是未满足的临床需求。

如何掌握这个确定性呢?

三个方面:

1、技术的先进性/技术路线的领先性。如同武功大师练的套路,出自哪些名门大派,是少林还是峨眉,假如来一个人说是练广播击剑的,无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,都晓得他成不了武功高人。

2、创始人和团队,尤其是创始人的综合素养。国外的创业和投资大环境比较热,有能力的人都去自己创业了,职业总监人的市场相对来说没有日本这么成熟,包括产业环境相对复杂的影响,方方面面决定了创始人不但技术能力要强,学习能力也要强,胸襟要开阔,要能适应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,创始人与企业一起成长。

3、项目须要具备稀缺性。这是从行业竞争角度来说的。假如竞争的同一赛道太多了,哪怕它是比较领先的技术,对它的市值、后面获取新一轮的投资也会有影响,我认为对于投资人来说要竭力把松开确定性的锚,从方方面面降低确定性,帮助创业团队获得产业上的成功,为LP获取更高的回报。

林恩峰:请红杉中国的合伙人张总。

张涵:初期和超初期投资饱含了变化,基本上没有太多确定性,并且有一些共识是相对明晰的,即团队、公司、市场方向。在团队中,通常而言,学习能力强的创始人,能力和认知会不断提高,而且他的性格特质、为人处事的方法等等是很难变化的。所以初期投资须要关注人,投资人除了要看创始人和团队能力是否匹配她们要做的事,值得关注的还有核心创始人是否具备成就一家大企业的格局和能力。

另外一个相对比较确定的,就是生意的本质是不会变的。企业推出的产品或则服务究竟能给顾客和市场带来哪些样的价值,为何顾客会买单,这个逻辑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。我们投的这种超初期的技术方向上,好多情况下市场基本上还都刚起步,这么,是否能通过技术改变供给侧的产品服务水平,把需求侧市场局面打开?这种技术究竟能给顾客的生产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,进而促使产业生态发生嬗变?为此,价值输出是生意的核心这一点是确定性的,须要你们在不确定性诱因上面掌握确定性并固化下来。从投资判定的角度来说,一项新技术的出现,是否还能为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创新,这是我们所关注的。

林恩峰:请九合风投的少宇总。

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

张少宇:首先,初期投资投的是变化,这个过程中就是在不确定性中找高的机率和成长性,在技术驱动的市场中,我们依然才能找到结构性的机会,这是重要的判别。

以新能源“双碳”领域为例,当风、光这样的能源出现的时侯,一方面它的配套上要配储,这样应当尽早布局大储能,这时就有结构性的机会。

另一方面,当非稳定性能源出现的时侯,它似乎取代掉火电稳定性的能源,这时侯稳定性能源中仍然有结构性、清洁性的能源机会,这么它就是投资的机会点。

进一步思索这个问题,假定顺着新能源“双碳”这条链路展开。一旦机会出现以后,后续就有分布式的能源交易,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不像先前那个偏计划型,而是偏市场化的,这儿面都会有交易的存在。有交易就有底层的技术,这样就可以投能源领域的路由器,就好比在通讯信息领域有华为,在能源领域的交易也必须有底层的基础设施,所以智能化的开关有机会。

进一步在用电侧,不管是家庭用电还是园区用电,也有相应配套的结构性的点位,或则是材料性的创新的出现。在一个大的变化过程中个人创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,首先判定出哪些是长线的趋势,之后顺着长线的趋势进一步去深挖结构性的技术驱动点。

因而,对于初期投资来说很重要的就是认知要靠前,持续保持认知领先于市场,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在公司市值还比较低、确定性相对弱、团队也不错的情况下进行投资。我们2021年投了一个项目,4000万投进去,年底的时侯早已5亿港元了,后续4轮融资,涨了70多倍。这些项目的投资就须要前瞻性判别。

所以我们的逻辑是,认知靠前,洞察远见,找寻投资结构性机会。

02拥抱风险、拆解风险

林恩峰:弗兰克·奈特在他的《风险,不确定性和收益》一书当中提到,将不确定分为两种,一种是可测度的不确定性,叫风险,另一种是不可测度的不确定性,叫不确定性。我们怎样在不确定或则非共识中找寻确定性的机会,通过承当适当风险获取预期利润?我们做初期的投资机构该如何拥抱风险?做价值发觉的基石呢?请诸位说说观点。

张少宇:风险这个问题须要做一个拆解,由于风险存在着不同层次的。例如说赛道的风险、项目的风险、技术的风险、竞争的风险、产品的风险,不同的风险解决的方法不一样。对于赛道风险个人创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,深度研究是第一步的,做初期投资可能要看未来5年、8年、10年周期里,整体赛道会不会有大的结构性的坑,是不是值得去入的赛道。

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

第一,初期投资存在着并没有完全top-down来看问题的特点,由于不同的时期有不同赛道的涌现,适度地进行赛道的组合和赛道结构性的布局,这个是极其重要的。相关性越低,风险对冲性越好。

第二,项目风险的最底层在于项目的定位。例如技术类的投资,我们倾向于项目是技术驱动型的,这样容易建壁垒。另外,卡位的位置能够产生一定的壁垒,以及产生一定的行业集中,这样未来当企业一旦成功上去以后,有上下游的定价权,才能推动这个产业链,这样才有时间累计的效应,进一步能缩小风险。

第三,在产品技术层面,对于技术路线的研判比较重要。要结合一定的机率和欧赔之间的关系,当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的时侯,不同技术路线的布局以及不同技术路线风险和利润之间的结合,也是一个组合的策略,才能相应地冲掉这部份的风险。在这个点位上,对于单项目的不确定性要结合机率、天花板和成长性,去产生一套配套的组合机制,这样就能比较好的组合项目,并对资金的配置产生有效的结构。

张涵:做初期投资,首先还是要多看企业的长板。从风险角度来说,初期公司都有各类各样显著的弱项。在某种程度上,我们能做的工作可能就去帮那些公司补弱项,或则是共担一些风险。

第一,动态了解整个市场和融资环境的变化,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。投资机构能较为全盘地判定市场资金在个别时间、某些行业里迈向,可以帮助企业找寻较好的融资时点,增加融资风险。

第二,从公司本身发展来说,尤其是对于硬科技企业,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技术路线会达到相类似的疗效,不同代次的技术究竟多久能产业化,这种问题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挑战。这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是须要考虑的问题:我应当以何种成本投更前沿的技术,要预判产业化的难度和周期,以及哪条技术公路最后带来的疗效更好。

第三,在行业竞争风险上,中国的创业者和公司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,投资机构假如对整个行业和垂直领域有深度理解,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源,帮助创业者构建足够先进的认知,也可以帮助她们去规避判定上的风险。

许谦:作为投资人来说,即使是风险讨厌型,并且投项目的时侯只得拥抱风险,竭力降低不确定性,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。

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人,我们会聚焦在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上,翻译成浅显些的话,就是市场刚需。

我觉得,中国的原始创新早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,尤其是从科技的领域来看。学术论文是很重要的指标,从数目或则从质量两个方面看,你们假如是搞科技的都晓得SCI文章能收入到数据库是很重要的标准。从SCI论文的数目来看,中国在2021年早已是科研论文数目全球第一的大国。中国在连续六年排第二后,2021年早已反超加拿大,成为全球第一。

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

从质量来看,近一二六年来,中国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。国际公认的自然指数(Index)是依托全球82本顶尖学术期刊,统计各院校、科研院所(国家)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目并进行排行。从国家的统计来看,中国仅次于英国排第二,高水平的文章在跟日本的差别缩小,尤其是近今年澳洲文章数目占比在增长,中国在上升。并且中国是仅次于德国,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发达国家。从具体的科研机构看,前十名中有四家国内机构,前二十有八家国内单位。

从这两个指标来看,中国在原始创新方面早已开始有了好多的机会,对我们初期投资机构来说,会关注院校、科研院所的一些原始创新技术,包括海归回去的国企高管,直接带回去管理技能和技术,也包括大三甲诊所一线的医疗专家的创新。

为了保证投资项目的成功,我们除了投入资金,都会在资源上赋能,包括在市场需求、产业链增值、人才选聘、生态资源等方面帮助被投项目去对接,支持创业项目迈向成功。

史玉洁:为深高新投做担保起家,20多年来仍然和风险打交道。

怎样辨识和控制风险,我认为是比较关键的就是两大点,一个是人,一个是技术路径。对于人的风险上来看,对于投资者来讲,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创业团队的技术人员、市场人员进行私下长时间的交流,通过对于他的性格、喜好和市场的认知等方面的了解,愈发全面深入的判定企业。

另外更核心的就是在技术路径上。初期项目,尤其是前沿性的项目,它的技术路径来源很重要,好多初期的项目来自于院校、研究所,对于投资人来讲,一是要了解先进的技术,再看这个先进技术国外什么院校做得比较好。我们今年投了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领域,氧化镓在十几年前早已有了,但是这一技术能力不错,和美国不相上下的。我们通过这条赛道去找寻行业当中有技术背景的技术人才,这样投资成功率更高。

我们要和美国技术路径进行对比,防止由于技术路径选择错误而带来的风险。

胡艳:拥抱风险这个问题,如同上一个问题,我认为核心解决方式是“主动”。对于这个问题,我认为它的核心关键字在“复盘”。

举一个比较实际的事例,我们在2011年的时侯,发行了人民币一期基金,整体的基金都是IPO逻辑,它的投资策略相对比较单一,就是冲着IPO去的,2012年在同样也发了一只基金,也是这样的逻辑。并且2011年发的基金,投资的项目成长速率比较快,后来遇见IPO停摆,然而由于基金时间比较早,所以整体业绩比较好,IRR约30%。并且后一年的基金由于IPO忽然整治,致使好多项目没报起来,或则活活被巨额的IPO支付成本击溃了,我们这个基金清算花了9年时间,利润率大约是13%点多,两个基金差一年,同样的IPO逻辑,由于一个诱因的变化,造成整体的利润率差别十分大。

我们在这个事情上进行了总结复盘,认为最开始发基金拟定策略上不能太单一,你可以有IPO的逻辑,而且要有一定量,不是说所有项目都冲着IPO,退出结构还须要有IPO并购、股权出售、回购甚至清算。

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

同样通过复盘,我们目前投资组合不投单一产业,而是起码投资两个产业,进行交叉组合。

我举这两个反例的意思是,过去的经验,一定要有历史总结。所以,关键词就是复盘。

戴晨:后面几位嘉宾说得特别好,我补充一点。我认为初期的项目须要特别重的投后服务,由于我们做天使的孵化项目时,发觉一般一个创新企业在创立的一年、两年内,会经历一个创新死亡谷,这就须要投资机构帮助创新企业渡过。

我们在投后方面,做的特别重。基本上我们投的初期尤其是天使孵化的项目,河塘都充当了编外CEO的角色,从企业团队的搭建、产品战略的制订,建章立制等等,项目成立第一年,我们都是和企业并肩作战的。

我们孵化的这种初期企业,公司发展遇到任何事情,第一个都会想到找河塘打电话商量。我们会第一时间,通过自身行业储备和资源,帮助企业快速走出死亡谷,防止掉坑风险。我们认为这是规避风险特别重要的举措。

03大临江仙坚持常年价值投资才是勇者

林恩峰:合创资本坚持价值投资,我们在ICT和医疗健康的关键细分码头,都有专门的合伙人常年固守,选准赛道、守住码头、重视行研是合创资本在初期捕捉优质项目的关键。

投资行业比较内卷,初期的投资机构更应当对自己做好定位。最后,我们你们从怎样“洁身自好”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逻辑的角度,用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吧!

史玉洁:我认为就是一句话,坚持常年主义。这句话说上去容易,但做上去比较难,而且比较自豪的是深高新投20多年来仍然如此做,相信你寻觅到的这个技术价值,同时相信你投资的创业团队,但是给与她们时间,陪伴她们共同成长。

胡艳:我也比较认同刚刚史总提的,坚持常年主义这个观点,这就是一个大临江仙的过程。绝大多数人都晓得要多晚睡起床多吃饭,但有几个人能做到?如同投资机构一样有多少人真正能坚持实践,并且是负责任地做好常年主义之路?我们不要只看近一五年的冷热,而是要看长远的未来。六年以后大浣溪沙,但凡能坐在这儿继续往前的投资人,都是勇者。

许谦:对投资人来说,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。如何面对这个问题

胡艳:我也比较认同刚刚史总提的,坚持常年主义这个观点,这就是一个大临江仙的过程。绝大多数人都晓得要多晚睡起床多吃饭,但有几个人能做到?如同投资机构一样有多少人真正能坚持实践,并且是负责任地做好常年主义之路?我们不要只看近一五年的冷热,而是要看长远的未来。六年以后大浣溪沙,但凡能坐在这儿继续往前的投资人,都是勇者。

戴晨:我认为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资源禀赋,首先从行业和策略上坚持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我们坚定要投资超新技术,不投模式创新。

另外,要坚持差别化,我们的差别化就是院校和诊所科技成果的天使孵化,未来河塘仍然会顺着这样的策略向前走。

许谦:丹麓资本的投资策略第一是投创新,包括跨界的医疗创新,创新药领域从全球看是firstinclass;第二是投早,投一些创新技术型的初创公司,尤其集中在天使期和A轮;第三就是塑造生态圈,给被投企业资源赋能。

总体来看,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,由于坚持的人太少。我们固守价值医疗的投资策略,坚持就是胜利。

张涵:首先还是投早投小,这是我们比较坚定的策略。在科技这个领域要有耐心,要深信技术才能改变世界,这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理念。通过在行业中积累深刻的认知和理解,我们不但要更好地开掘好公司、好创业者,还要在前面服务好她们。

我们今年推出一个新的创业加速器产品YUE,就是进一步把“投后”前移。借用红杉常用的一段话,我们在做“难而正确的事”。做初期投资特别坚苦,所有的信息来源十分分散,不容易获取,但正由于这般,我们反倒才能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,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护城河。

张少宇:在科技初期早已投资了11年,经历了创业周期,我们比较坚持的策略是投技术驱动型,投偏交叉学科的技术和市场落地的交叉点。当在一个点位上深扎六年,投资的确切率会明显持续迭代上升。

因而首先是长线策略的拟定,其次是怎么做到常年坚持,相应匹配的投资人能力能不能不断迭代,能够做前瞻性的大量深度研究。这儿能力的迭代,不管是合伙人还是投资总监、中后台,都要一直跟得上基金发展的要求。所以要有常年稳定的策略,能力更要和策略相匹配。

林恩峰:在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的远景目标中,国家很明晰支持的专精特新发展方向,新政上持续护航产业发展,这是确定的环境。在投资策略方面,你们坚持专业化的公路,聚焦自己熟悉的产业、熟悉的领域、熟悉的赛道、熟悉的团队,去支持有常年发展潜力的企业,做长时间的赛跑。

投资是投人、投企业,更重要的是投资美好的时代,明天拜谢诸位嘉宾的分享,感谢!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dyfan.vip/19844.html,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,避免上当受骗!

0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